作者归档:ddbzhou

绿到底

图片这棵多肉,是我2021年冬天拍摄的,那时我养了三棵差不多的多肉,也拍了很多图片,从图片上来看,他们长势喜人,所以我每次浇完水后,总是喜欢拍点照片,希望留个纪念,没想到真的成了纪念。

今年夏天的高温,超过了前年,三棵都没能挺过去,从从阳台帮他们搬到室内,依然没能挡住快速死亡的趋势,先是叶子水分流失、变软,然后逐渐蔓延到枝干,后来我把叶子全部摘掉,也没能保住,快速水分散发,然后变得干巴巴。原来超过四十度的天,很多植物也挺不过去。

一直我将这图片作为背景、头像。

后来一想,这个号是聊投资的,一直绿,可能寓意不太好,搞投资的,都喜欢一路长虹​,见绿色变。

上周五刚入手的,今天果然拦不住大盘的狂泻,大A和香港表现​都不行。直接带动很多原本好票一路下探,很多人怕了​。到目前,全部公布了​半年报,从表现来看,很多企业表现还是不错的,在这么差的大环境下。

翻看自选清单中,很多年没投的万科,已经只有8块多,前些年二十几块的时候真是很多人心中的白富美,无奈人家一般看不上很多想投资他的​人和企业。

​目前的绿盘会否持续,我不知道,未来的市场走向,谁也不敢断定。不过我自己用的逻辑里,告诉我,已经是需要积极操作的时候​。距离上一次操作已经过了大半年,​很多公司其实发生了不少变化。

我需要收拢注意力到少数看好的票上,而不是广撒网,即便这样一路绿下去,有些企业我仍然认为是值得​长期看好的。

索性我将头像都换成了绿色,我到想看看​,能绿到什么地步。​

作为长者在网络上行走

 

之前我一直用joojen这个id在网络上行走,合适早期互联网人经常喜欢用的,特别还经常用国外的应用,没法完全用中文,即便是中文,也得用英文字母。

后来我用“小周”这个名头,发现也不行了,毕竟年纪越来越大,总是这样叫也有不妥,直到有一天,在肯德基陪孩子吃东西,有人喊我叔叔,那一刻,我终于意识到,我已经是个长辈。

于是我开始该用“老周”“兜兜爸”这样的字眼在网络江湖上行走。

由于我的朋友圈阅读者中有比我年纪还长的,还有我的领导门,叫我老周好像又不太合适,毕竟前面加一个老字,除了彰显年纪稍长意外,在有些地方甚至是一种对于年长者的尊称。

考虑到这种地域性的差异,我启用了“兜兜爸”这个平行时空中的另一个人设。第一次分裂出这种人格是在还是兜兜同学上学之后,班级群里都是某某爸爸、某某妈妈,原来你的真实姓名、你的ID在那一刻、那个时空中一点也不重要。

你是谁的爸爸,你是谁的妈妈才是最具有识别性的,也是维系关系的唯一称谓。

后来我发现在网络上用这个名字行走江湖还有个好处,不仅意味着是成年人,还是一个孩子的父亲,意味着身后还有家庭,在以前全是匿名的网络大背景下,这简直可以说是一股清流,让人倍加信任感。被人不用再去猜,你说的话是否有其他的邪恶想法,你这个人是不是个下三滥等等,一个名字就可以大小很多顾虑。

情绪稳定

 

兜兜同学即将迎来三年级的期末考试,从这个月开始,进入魔鬼复习状态,每天作业量猛涨,这也导致家庭关系一度非常紧张。

现在的短视频平台发达,经常能刷到很多家庭有小朋友后,家庭关系会因为孩子的作业问题进入极为敏感的状态,甚至导致家长的血压升高等各种疾病状况,而孩子也在咆哮式教育环境下病态成长。

一般情况下,一个家庭有了孩子后,会增进家庭的情感,你想想,一个小生命来到一个家庭中,那得是多么万千宠爱于一身啊,加上孩子的可爱,各种不同的状态会让大人眼前一亮,给家庭制造很多惊喜时刻。

但是有人说,母子情深的截止到一年级上册。

前两年,短视频平台上到处充斥着这种咆哮式家长、和流眼泪的孩子。但你有没有发现,最近这一两年这种状况好像改变了,并不是现实生活中家长都不再咆哮了、孩子不再流泪了。你看到的更多的是“情绪稳定”这样的正向词汇。

是啊如果视频平台上都是在宣扬咆哮式家长和委屈巴巴流泪写作业的孩子,是这个家庭病了,也是这个社会病了。虽然现实生活中可能依然充斥着这种负面的案例,但是不应该被广为流传,甚至是示范作用。

更应该提倡的是“情绪稳定”,这也是我这两年新学到的,之前辅导祖业,同样会被逼疯,血压升高、嗓门放大。但明明知道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病态,但是作为成年人,依然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相比较而言,我到是从兜兜身上学到了一些优秀的品质,比如之前说的钝感力,孩子在这方面比我们做的好,他们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情绪的切换,这是成年人很难做到的。即便受到了来自最亲的人的猛烈攻击,依然要学着努力向上,往好的方面想。

最近这一年,我不断告诉自己,作为一个中年人,应该做到随和、情绪稳定。教育的最高级的方式是身体力行,一个家庭都能情绪稳定,我想,生长出来的孩子同样内心无比宽广,能容下更多的可能。

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前两天刚看到的一句话,“成年人的教养,在面对自己孩子的时候,暴露无遗”,是啊,很多人连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却要求自己的孩子做到。吃完饭,马上去看书,写作业,干这个,干那个。美其名曰,为孩子好。

成年人都知道,熬夜不好,按时睡觉好,几个做到了。成年人都知道看书好,刷短视频玩游戏不好,谁做到了。

只不过成年人没有直接的强制条件约束,完全靠自己自觉。而孩子却不得不屈从于父母的威严,甚至于棍棒加身。

如果成年人,想象一下,你的父母要求你下班后抓紧做饭,吃完饭,抓紧干家务,抓紧读书、学习考证,或者去加班工作,不允许玩游戏玩手机看电视,否则家法伺候,有几人能受得了。

既然成年人都无法做到,为什么那么多人振振有词地,以“为你好”这个高帽子要求孩子做到呢。

其实,开头的这句话,还有另外一层意识,成年人利用自己身为父母的威严,可以讲自己的所思所想肆无忌惮地加在孩子身上,而这种没有顾忌、没有约束,完全靠自己的修养来决定哪些该加在孩子身上,哪些不该加给孩子。

无论是社会还是大学,都没有这个课程可以学,也没有现成的教程可以参考。所以就成了父母们的自由发挥。

可悲的是,大部分时候,就像前面说到的,成年人自己都做不到的,要求孩子做到,孩子得去做一个近乎完美的人才行。对于几岁的孩子来说,没有反抗父母的资本,只能迫于威严去尽力做,即便棍棒加身也不能改变什么,于是眼泪常伴左右。

都说孩子青春期叛逆,我想,大概就是这个原因,因为孩子有更多的资源,有自己的思想,有更多的能力可以反抗父母的决定,而父母觉得自己的话不再像圣旨一样得到孩子的无条件执行,就认为是叛逆了。

孩子反抗的做法多半是为了反抗而反抗,为了向父母证明自己不再是一个牵线木偶,是由自己思想的,独立的人。

如果遇到不明是非的父母,很多孩子可能会选择离开这个家,这可能是他们不得不去做的决定,也一定是下了很大的决心。很小的孩子,当然做不到这一点,只能屈从于父母的威严,因为家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全部,他们无法想象离开这个家是什么另一个世界,那回事天都塌了的境遇。而对于十几岁的孩子而言,离开这个不如意的家,对于他们来说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甚至可以活的更加自由、惬意。社会新闻上,这样的例子还少么。而成年父母可能永远也不会清楚,这可能只是他们当初的一念之差,种出的因果。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国内的家长和孩子的关系依然是按照中国传统思想一脉相承下来的,西方的思想更加强调个人,即便是一个刚出身的人,社会也会把他当成一个独立的公民来对待,即便是自己的亲人、父母,也不能凌驾于这个独立公民之上。

#随记